首页 国石文化文章正文

青田石雕有多少年历史

国石文化 2022年05月16日 17:08 263 国石之家
1、历史溯源:从传说到实证青田石雕与东阳木雕、黄杨木雕合称为浙江著名“三雕”。它在中国民间工艺宝库中,占有一定地位。 有关石雕的渊源和发展,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。传说女娲补天以后,遗下一块石头。这块石头更先入炉,最后出炉,所以它的色彩更加艳丽,充满灵性。补天遗石,下凡人间降落在青田,变成许多五彩斑斓的青田石,后来被一个砍柴人发现带回了家,精雕细琢成工艺品流传于世。传说总归是传说,青田石的形成还是拜自然造化之神功,是亿万年前的地壳与火山运动造就了这一方有灵性的多彩宝石。 说起来,人类跟石头还真是有缘。远古时期,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,石头或许就是先民更好的朋友。他们用石头战胜凶险,用石头装饰生活。他们爱石情深,反映了远古时期先民对自然物的崇拜。因为石头就代表着“人能胜天”生生不息的力量和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美好情愫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一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史,也就是一部漫长的由简单到复杂、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。人类的祖先从旧石器时代使用简单的打制石器,到新石器时代尝试使用磨制石器;从营巢穴居时期简单地利用石头为建筑材料,到现代化豪华建筑中大量应用的花岗岩、大理石装饰材料;从出土墓葬中死者的简单石制饰物,到后来的精美石雕和宝玉石工艺品。各种各样的石头始终伴随着人类从蛮荒时代,逐步走向现代文明,直至久远的未来。 在我们的基因里或许就流淌着祖先沿袭已久的爱石情结。历史上,爱石成癖者不乏其人,北宋苏东坡、米元章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。他们在石头的形状、质地、纹理、色彩中,发现的不仅是具体形象,更是美的本身。发展到后世,美石的名称又被加冕在青田冻石身上。它们成了历代文人的随身珍玩、案头清供或庭院陈设。这种爱石文化,在世界上都是独树一帜的。 玉石雕刻是我国最古老的工艺品种之一。距今约两万年前的山顶洞人,就已把磨光的美石钻上孔,做成项链带在颈上,衬托人体的自身之美。这标志着装饰艺术的起源。在距今约一万至四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,出现了以各种优质石料制成的各种形式的装饰品,如环、璧、璜、珠、坠等等。浙江历史悠久,大约在七千年前,就有原始部落。河姆渡遗址考古发现,在当时的原始艺术品当中,不仅有陶器、骨雕、玉雕、象牙雕,还有石雕。造型简朴的石雕制品在当时是作为佩饰品来用的。人们从“崧泽文化”遗址中,陆续发现并出土了大量的石器、玉器与陶器。像意外地出现的“青田璜”,这不能不令人深思。其更大的可能就是在同时期的青田就已有人居住。而显露于山表的青田石,由于色彩斑斓,质地脆软,因而很早就被人们就地取材,加以利用,并流传到外地。 1989年,江西新干县出土的吴越文化的文物——殷商时期的“石羽人”,系青田石雕刻,见证了青田石雕悠远的历史。浙江博物馆收藏有六朝时的小石猪多只,其中四只石猪石料为青田所产的黄石。在浙江新昌19号南齐墓中,也出土了永明元年(公元483年)的青田石雕小猪两只。这些石雕作品,线条精练,造型简单,据推测可能与两汉及六朝时流行用玉猪、石猪作殉葬品有关。 自北宋中叶南方经济开始超越北方,加之南宋建都临安,政治、文化与经济中心转移,青田石雕的生产加工也开始兴盛。“图书岩”在“制为文房之雅具及文人所用的图章、小件玩耍之物”方面开始派上用场,到元初赵孟頫始用青田灯光冻石作印,经明代文彭力倡,石印开始广泛进入文人的篆刻世界。从此,青田石优质印材地位得以确立。清代,青田石雕作为江南名产屡被选为皇家贡品。其中,1790年,清乾隆八旬万寿节,大臣敬献的寿礼——青田石印章“宝典福书”、“元音寿牒”两套共120枚,至今仍珍藏在故宫博物院。 2、发展演变:从实用到欣赏 纵观人类艺术发展史,我们不难发现,大凡可称之为艺术的东西,都有一个由实用艺术到欣赏艺术的演变过程。音乐、绘画、书法、篆刻无不如此,石雕也不例外。 再从与石雕近缘的篆刻艺术来看,我国著名篆刻家叶一苇先生在其《从历代印论看篆刻艺术的发展》一文中提到:“篆刻艺术是继承古代印章而发展的。从印史看,自三代到宋代,印章是为了实用,可称实用艺术时期;宋代以后,印章逐步发展为鉴赏,成为欣赏艺术。其中,唐、宋时代是过渡阶段。文人刻印,宋、元肇其端,到了明代文彭,篆刻艺术兴起,开创了流派,一直流传至今。” 对照青田石雕,我们可以发现,今天的青田石雕已经摆脱了实用艺术阶段,走到了欣赏艺术阶段。从实用性转变为供陈观赏,青田石雕的实用性已失去了意义,因此其审美价值更为突出,要求也就更高。 青田石雕有多少年历史 ▲咸丰年间的石雕《五福临门》 青田石雕在明代以前均处于实用品阶段,明代开始步入具有一定艺术观赏价值的实用品阶段。期间,因为文人刻印始盛,青田石作为上等印材,得到众多士人的认可,成为士人寄托闲情逸致与个人抱负的绝佳载体,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清代。宋代,青田石被制为“文房之雅具及文人所用的图章、小件玩耍之物”,毕竟与明代文彭的“琴罢倚松玩鹤”这样的文人篆刻艺术品不同;六朝时的石猪之类殉葬物,无论从造型、功用,还是雕刻技艺上,也当与清咸丰年间石雕壁饰品“五福临门”有别。诚如吴昌硕“乘长风破万里浪”这方印文所言,青田石雕步入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实用品阶段,很大程度上正是搭上篆刻艺术发展的这艘顺风船。 元、明时期,青田石除大量 *** 石章外,尚雕刻笔筒、水盂等文房用具和石碑、香炉、佛像等实用品。在山口村龙溪庙里,原有一只用石雕刻的香炉,体积大似谷箩,重约100千克,上刻“明景泰壬申年(1452)春立”字样。此炉三足齐腹鼎立,无耳无盖,亦无花纹装饰,炉体隐约可见刀凿痕迹,但炉口、炉腹的四周和三足均分已很精确。1957年,山口修筑公路时,发掘出明嘉靖二十二年(1543)的墓志碑一块。此碑系用山口的红色花石制成,高48厘米、宽24厘米、厚7厘米,碑文计270余字,至今仍清晰可辩。在浙江博物馆藏有大明鱼篮观音一尊,高20厘米,用青田紫岩雕成。雕像姿势生动,仪态端庄,线条流畅,充分显示了当时高超的造型艺术水平。此外,明初时还有将青田石雕刻成首饰,“盖蜜腊未出,金陵人类以冻石做花枝叶以及小虫蟢,为妇人饰,即买石者亦充此等用,不知印章也”。可见元、明时期的青田石雕,主要 *** 石章等实用工艺品,虽然圆雕技艺已具有较高的水平,但尚处于实用品阶段。 在清代,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,以及数开海禁,设立海关,组成外贸专职机构,中外物资交流的日渐扩大,从而促进了工艺美术的繁荣与发展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,青田石雕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发展。不仅有丰富的实用工艺品,而且出现大批侧重观赏的陈设品;不仅供民间选用,而且进入宫廷为帝王享用;不仅在国内销售,而且远销海外。 青田石雕有多少年历史 ▲清光绪《青田县志》 清光绪《青田县志》中有一首《方山采石歌》写到:“方山石,石何奇,巧匠斫山手出之。大者仙佛多威仪,小者杯勺几案施。精者篆刻蟠蛟虫离,顽者虎豹熊罴狮。”从民歌中可以看出,当时青田石雕既有器皿、仿古品,又有人物、动物;既有实用的工艺品,又有供陈设的观赏品。乾隆年间(1736—1795)的一件石雕《三脚狮球香炉》,炉腹呈扁圆形,圆周直径20厘米。炉腹三面有形态逼真的荷花浮雕,三脚下端为虎爪状,上端饰以虎面纹。炉腹底部、鼎脚之间有一头立体古狮,脚踩镂空绣球,整个香炉雕工极为精细。咸丰年间(1851—1861)的石雕《五福临门》,长40厘米、宽20厘米,是山口林姓大门台上的一对石雕壁饰。每件雕刻一片蕉叶,上翔集五只蝙蝠。蕉叶造型概括,线条流畅。用浮雕手法雕刻五只蝙蝠,形态生动,布局讲究。这些作品虽不是代表作,但说明了当时石雕产品题材之广泛,品类之丰富,表现手法之多样。 3、漂泊流传:从国内到国外俗话说: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”。浙西南层峦叠翠,流水潺潺,幽深僻静。一方灵山秀水孕育了千古奇石,但并没有给当地人带来富庶。相反,有着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之称的青田人,为生计与生存所迫,不得不饱尝迁徙流转之苦,书写了几个世纪的乡民出国史。 据民国二十四年(1935)英文版《中国年鉴》记载:“在十七、十八世纪之交,就有少数国人,循陆路经西伯利亚前往欧洲经商,初期前往者以浙江青田籍人为多,贩买青田石制品。”当初的青田人,正是靠一条扁担两条脚板,挑着青田石雕,从陆路漂泊到了欧洲。据青田县侨联副主席朱祥亲身经历,他于1935年在上海用160元购买得护照,趁着苏联轮船先到海参崴,再经二十七天到莫斯科,以后又到波兰、捷克、匈牙利、奥地利。1940年在意大利米兰定居下来。他沿途正是靠出卖青田石雕,走到哪里卖到哪里来维生。 青田石雕有多少年历史 ▲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特约赶制《小象》500只携带回国 “丝绸之路”,是古代中国人民籍丝织品与西域、西方各国通商通使友好往来的一条贸易之路,那么,青田石雕就是青田人所持的“丝绸”,开创了青田石雕国际贸易的先河。文字史料载:1853年,青田石雕在南美洛易赛会上展出。1889年,青田旅法华侨获法国 *** 允许,在“巴黎赛会”上出售青田石雕。1893年,石刻商人参加意大利“都灵赛会”。1896年,参加欧洲万国博览会。1905年,二十位青田石雕艺术家和石雕商人,前往美国圣路易参加“世纪万物博览会”,1915年,美国举办“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”,精选青田石雕前往参展,并获更高奖项——两枚银牌奖。正因为这些历史性的影响,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建交之际,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,特指名要500只青田石雕大象。自此,青田石雕作为国礼,又一次成为了文化和友谊的使者。 又据《华侨经济年鉴》载:“清光绪年间,到意大利定居最早者为湖北天门人及浙江青田人……青田人贩卖青田石。” 经考证:光绪初年(1876),青田方山乡人杨灿训,携青田石雕去墨西哥贩销。 光绪十一年(1886),青田油竹人陈时典,携青田石雕途经莫斯科辗转至德国。 光绪十四年(1889),青田山口乡石雕艺人林茂祥,携青田石雕赴美国旧金山销售。 光绪二十三年(1897),青田小令乡人到荷兰等国经商,携带青田石雕。 光绪二十六年(1900),青田吴岸乡龙峰村张孙楷去西班牙经商。同年,青田山口乡艺人朱某,在沪服务于英人,后赴伦敦开设中国工艺品商店。 至1911年止,青田人所持青田石雕从事国际贸易多达4000人。其中获得丰厚利润后,一是定居国外,成为最早的华侨;二是回到家乡青田购田置业,现有在美国石雕贸易中所得“花旗银”而建造的花旗街房子数座;三是到温州(新中国之前青田属温州管辖)置业,带动了温州周边地区的出国之路。 鉴于十七、十八世纪之交,青田石雕发源地的人民,曾经利用青田石雕作为出国的载体,因此,县人对于青田石雕的开发与研究给予了更大的关注。 1907年,为了普及和提高石雕技艺,青田县创办了以学习石雕技艺为主体的“贫民习艺所”,使石雕工艺在贫民中得以普及。因而在老侨乡涌现了一大批民间石雕艺人,并与之相适应地产生了走南闯北的营销队伍。1910年,“改进图书石雕刻技艺局”在山口设立,聘请良工传授雕刻技艺,在普及的基础上进行提高,使青田石雕技艺在短期内有长足的进步。是年,青田石雕在南洋劝业会上荣获银牌,而且如山口周芝山、雅岙金兼三等一批石雕精英也脱颖而出。1913年,山口周芝山独资创办手工传习所,在教习石雕技艺的同时,还附设方言、中文简易班。这是周芝山的独到之处,只有提高当地人民的文化素质,才能提高他们对艺术的理解、领悟、鉴赏和创新能力。 1914年,浙江巡按使屈映光,为青田翕和美术公司题词:“工精刻楮”,这是对青田石雕艺术的高度评价。1915年2月20日至12月4日,周芝山、金兼三的“竹林七贤”、“小屏风”等十余件作品,在美国旧金山“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”上展出并获银奖,青田石雕名声鹊起,石雕界大受鼓舞,推动青田石雕进一步走向世界。1934年10月,冻石图章在英国伦敦举办的“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”上展出。1936年,山口图书石刻生产合作社成立,这是一种新的形式。石雕艺人互相学习,互相借鉴,取长补短,促进石雕艺术的不断改良与提高。1937年,该社产品屏风、假山、金堂佛、烟插等工艺品,参与全国手工艺品展出,青田石雕在国内外影响日益扩大。青田石雕题材非常广泛,它既可以作为鉴赏家的收藏品,也可以成为文人雅士和官宦仕绅的欣赏点缀之物,还可以作为普通百姓的信奉供物和实用摆设,因而从业人员日益增多,由此从事石雕销售的商贩不断地从农耕中游离出来。他们肩挑手提,到处兜售,其中不少冒险者飘洋过海到了国外。据1991年青田侨情普查统计,1910--1949年,青田有近二、三万人涉足海外,其中欧洲超过80%。原吴岸乡雅林自然村共300余人,有80余人涉足海外,占全村人口约四分之一。原方山、油竹、山口、港头、仁庄、小令、垟心、汤垟、吴岸、双垟、阜山等侨乡均有数百乃至上千人到国外谋生,而这些出国者大多以青田石雕作为出国盘缠与名片。 下列这份欧洲部分青田华侨出国前职业表,系我国留学生陈里特(南京人)于1927年至1933年在莫斯科、德国、荷兰、法国向青田华侨调查所得。从表中,可以看到即便是当年青田石雕行业的从业人员,选择出国谋生的也相当多,从出国人员的职业构成比例来看仅次于雇农与佃农,间接反映了石雕艺人的辛酸。 其实,我们从一代石雕大师张仕宽(1895-1960)的身上,也可以看到当年石雕艺人职业的艰辛,从1920年开始一直到晚年,就栖身在青田瓯江南岸石廓岭头的破败的关帝庙中,靠“租种薄田,砍柴卖钱,雕刻补充”这样的“三管齐下”勉强度日。期间经历妻子病死,大儿子因营养不良得病夭折,又只得将女儿送给人家当童养媳,年仅10岁的儿子张梅同送给人当放牛娃这样的人间悲哀。呆在本地的境况如此,也难怪很多石雕艺人三十六计“走为上”了。 图为:欧洲部分青田华侨出国前职业调查表: 青田石雕有多少年历史 青田人与石为伍,以石为生,于是就有了青田石一样的性格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,逐步形成了鲜明的敢闯敢冒、艰苦创业的青田精神。凭着这种精神,青田人开辟了通向世界的奋斗之路,也造就了青田“石雕之乡、名人之乡、华侨之乡”三乡文化的美誉。 4.新的崛起:从传承到弘扬新中国成立以后,人民 *** 十分关怀青田石雕艺术。按照“保护、发展、提高”的方针,积极组织艺人归队就业,恢复和发展了石雕生产。 从1955年6月至1956年9月,在城镇、山口、油竹、方山,先后成立了石刻小组、石刻合作社。据统计,1953年全县石雕从业人员仅35人,产值9300元。到1956年,山口、鹤城、油竹、方山四个石刻合作社共有社员486人,产值22万元。 青田石雕有多少年历史 ▲张仕宽《葡萄山》 由于艺人们生产积极性高涨,互相交流技术,并得到专业美术工作者的指导,技艺水平得以不断提高,石雕作品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好评。1953年2月,浙江省举办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,参加展出的青田石雕作品有《葡萄山》、《梅花筒》、《荷叶瓶》、《横渡金沙江》等。后来在上海展出,一位波兰贵宾参观青田石雕后,在纪念册上写道:“在离开的时候,我不能不买一块石头,因为这些小石头,被中国的艺术家们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,它将使我永远地怀念美丽的中国。” 青田石雕有多少年历史 ▲1956年《花瓶》作为国礼赠苏联更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-吴如乾作 1956年春,苏联更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到杭州访问时,浙江省省长将一只青田石雕花瓶和一件石雕人物作品赠送给他。1956年10月,印尼总统苏加诺到杭州,浙江省省长赠送给他一些浙江省特产和工艺美术品。石雕艺人逐渐地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。1956年7月,张仕宽、林如奎、朱正普被评为石雕名艺人,吴如乾被评为青年艺人。1957年7月,张仕宽、林如奎、朱正普、吴如乾四人赴北京参加全国之一次手工业艺人代表会议,受到 *** 中央副主席朱德的亲切接见。1959年,张仕宽应邀赴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国庆观礼。 1958年12月,山口、鹤城、油竹、方山四个石刻生产合作社都转为地方国营企业,建立青田县石雕厂,下设四个分厂。1960年10月,四个石雕厂重新转为县属集体企业,当时共有职工368人。在这阶段,青田石雕的技艺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,涌现出许多优秀艺人和优秀作品。名艺人张仕宽的《葡萄山》和潘雨辰的人物作品,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,并对青田石雕的创新产生深刻的影响。金精一的《梅桩瓶》、吴如乾的《牡丹瓶》、杨楚照的《酣睡》和大型作品《吴越王射潮》、《西湖烟雨》都深受好评。林如奎的《高粱》、《冰梅》是继《葡萄山》之后,运用传统花卉技艺表现时代新意的佳作。1964年5月,郭沫若到青田参观石雕工厂,面对琳琅满目的石雕作品,挥毫写诗,热情赞扬青田石雕:“斧凿夺神鬼,人巧胜天然”。 1971年至1972年,周恩来总理和国务院其他领导人,提出要加速发展工艺美术品生产,扩大出口。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青田石雕的产销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。在1972年举办的“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”上,青田石雕《更喜岷山千里雪》、《咏梅》、《高粱》等作品受到好评,《人民画报》、《红旗》、《人民日报》等报刊也都分别作了宣传介绍。1973年2月6日,成立了青田县工艺美术公司,统一管理全县的石雕 *** 销工作。工厂招收青年学徒,扩大职工队伍。在鹤城镇居民和农村社队建立了50多个石刻小组,大力发展石雕生产。该年完成石雕出口产值106万元。1974年初,青田石雕生产计划不足,石料短缺,工厂处于停工、半停工状态,产值急剧下降。1975年出口产值仅34万元。 1978年春,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“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”上,青田石雕展出了艺人们精心创作的20多件作品。张梅同的《葡萄山》和林如奎的《高粱》被选入大型画册《中国工艺美术》。 *** 参观工艺美术展览时,赞扬倪东方的《谷子》说:“俏色用得好。” 1978年5月,我国领导人访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时,把林耀光创作的《群马》赠送给金日成主席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,青田石雕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。首先是一批石雕艺术家更趋成熟,他们创作了许多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精品。在历届全国评比中,青田石雕赢得了很高声誉。 1982年5月,在江苏连云港召开的“全国贝雕与石雕产品质量评比大会”上,青田石雕厂的批量产品荣获全国之一名。石雕作品《高粱》、《春》、《秋》、《葡萄山》、《江南春》、《花果篮》获优秀作品奖。同年8月,在“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”评比大会上,青田石雕荣获国家“银杯奖”。林如奎的《高粱》、周百琦的《春》、倪东方的《秋》荣获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。 青田石雕有多少年历史 ▲1992年,邮电部出版的四件馆藏作品邮票 1984年4月,在“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”评审中,林耀光的《千里雄风》荣获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。 1985年7月,在“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”评审中,留秀山的《葡萄山》荣获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。 1986年9月,在“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”评审中,倪东方的《秋菊傲霜》荣获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,并被确定为珍品,由国家征集收藏。 1990年8月,在“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”评审中,夏法起的“印章雕刻”获优秀新产品一等奖。 1992年12月,隆重举行青田石雕邮票首发式暨首届石雕文化节。 进入21世纪,青田石雕无论从队伍发展上,还是作品的提升上都有了质的飞跃。尤其是青田石雕博物馆的建成,对石雕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。 陈墨简介: 1965年出生,浙江青田人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。1987年毕业于宁波大学英语系。199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,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。现为中国青田石雕博物馆执行馆长、西泠印社青田印学基地秘书长、浙江省丽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、青田县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、青田县作家协会副主席。

国石之家

网站声明:国石之家是专业的国石收藏问答专业门户网站,致力打造各种寿山石、青田石、鸡血石、老挝石、等玉石领域免费交流,服务于国石爱好者!本站内容来源于原创与网络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转载本站内容请保留相关的版权信息。我们期待相关商家及媒体合作者的来电洽谈。

百度地图 网站地图 网站导航

工业和信息化部ICP网站备案:

 闽ICP备2022009091号

法律顾问:王辉律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