寿山石石谱 寿山石大分表(三坑分类法 寿山石品类繁多、变幻万千,宋代《三山志》按石色取名,...
2023-02-06 508 寿山石
如今,即使不是圈内人,听到“田黄”,眼睛也不免要亮一亮。毕竟,这“印石之王”“万石之王”的名声太炫赫,颜值也特别高:它颜色可喜,黄、白、红、黑,尤以象征着尊贵的黄色最为常见;它光亮可人,有着珍珠光泽、玻璃质感;它,触手可亲,细、洁、润、腻、温、凝,是绝佳的印石材料;它文化可贵,多少代篆刻家、文人士大夫寄情与它,在它身上开创了一个又一个艺术的高峰,帝王亦对它青眼有加——田黄被清朝皇帝选作祭天的专用石,得“帝石”之名。
陈基小时候的“玩具”就是田黄。现在采田黄,要掘尽泥沙始现“黄”,且不过小拇指大;幼时的陈基,掏掏田鼠窝,不意就能掏出一块田黄,一块还能有个三四十克。因为家中几代采石,自小他也没少跟着长辈到采挖现场长见识,什么坑谁挖的、出什么样的石,他清楚得很。田黄对他来说,就是个亲切的童年玩伴。
因为亲切,他也就生出了一对辨认田黄的利眼。
“就好像家里人的脚步声,自己孩子的背影,一下你能认出来。”陈基说,寿山人看田黄和圈外人看田黄就是不一样,哪怕后者看了再多的书、学习了再多的理论知识,还是没法追上前者的认知。
寿山人随便聊聊抖露的就是旁人不知的底细:乌鸦皮大多出在水流转弯、有淤泥的中坂;银包金和一些比较透的田黄基本都是在上坂;下坂附近捞的则多是圆溜溜没棱角的……
陈基自然而然就进入寿山石行业。他先是学雕刻,打通了看待寿山石的另一视角,但2000年的北京之行后,他决意换个赛道。
那是一次国石评选,他看到了北京玉石市场的广大,亦发现了寿山石在其中的缺位。他生出了一种不服:相较于其它玉石,寿山石有更丰富的色彩变幻、丰厚的文化积淀,和巧夺天工的技艺,值得让大家忆起它的贵重,让更多人关注国石之家上它的美。陈基在北京开了售卖寿山石的店铺。
让市场重新接受自然要花上不少时间,有五六年的时间,陈基做着勉力的维持。也就是这段经历,他发现了田黄相较其它品类的珍贵之处:在北京那样干燥的气候里,其它石头容易干裂,而田黄保持着它的润度;虽市场还未大火,但喜欢田黄的人也有,且爱之甚深,陈基从他们身上,了解到更多田黄的文化底蕴。因此,陈基将能量与目光聚焦到了田黄身上。
他并不急着买卖,碰到喜欢的,也不急着拿去雕刻,每天捧在手上把玩,甚至看着石头入睡。有人追求纯净的田黄,但他认为,“丝”才是田黄之为田黄的独特所在,是鉴定田黄的唯一标准:
“‘萝卜丝’可能是田黄的‘灵魂’,‘无丝不成田’。”
后来,寿山石果然在大城市火爆了起来,但与此同时,假品也越来越多了。受着寿山石福荫长大的寿山人坐不住了,包括陈基。他成为寿山石原产地鉴定中心的一员,凭借着自己的经验,去伪存真,守护寿山石。
不仅如此,在父亲的引领下,他进入了推广寿山石文化的行列。到北京开设私人艺术馆,在三坊七巷辟寿山会馆,让全国各地的游人,得以与更好、最正宗的寿山石做面对面的凝望;他还将自己的收藏与雕刻心得融成一本《国宝田黄》,让读者细细领略田黄的地质美、文化美。
想知道更多陈基与寿山石的故事吗?想了解更多他审石的秘诀吗?4月16日18:00东南卫视《海峡艺术名家》,陈基告诉你寿山人眼中的石头故事。
相关文章
为弘扬大国工匠精神,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的作用,引领和鼓励传统民间文艺推陈出新,推动新时代...
2023-02-01 293 卢思立
文化多样性对国内寿山石雕艺术有什么危害 无论是从历史人文或是地理上而言,中华民族文化跟欧洲文化...
2022-12-02 218 是寿山石雕的鼎盛期各种艺术流派争奇斗艳 什么是寿山石雕的鼎盛期 各种艺术 寿山石雕的特点 福建寿山石雕是世界文化遗产吗 寿山石雕兴起的原因 寿山石雕起因 寿山石雕的意义是什么 寿山石雕是宫廷雕刻还是民间雕刻 什么是寿山石雕的鼎盛期各种艺术流派争奇斗艳 寿山石雕的艺术特色